\
转:http://blog.chinaunix.net/u/15758/showart_263611.html LINUX RSYNC配置详解 | |
|
http://www.freebsd.org/doc/zh_CN/books/handbook/book.html
http://docs.huihoo.com/c/linux-c-programming/
http://www.scribd.com
http://wiki.freebsdchina.org/
http://blog.5ilinux.com/
利用一切可以偷懒的方式
转:http://blog.chinaunix.net/u/15758/showart_263611.html LINUX RSYNC配置详解 | |
|
转:http://hi.baidu.com/isno/blog/item/2e2a2f73fc838c1a8601b041.html 在对rsync服务器配置结束以后,下一步就需要在客户端发出rsync命令来实现将服务器端的文件备份到客户端来。rsync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工具,其命令也有很多功能特色选项,我们下面就对它的选项一一进行分析说明。 Rsync的命令格式可以为以下六种:
对应于以上六种命令格式,rsync有六种不同的工作模式: 1)拷贝本地文件。当SRC和DES路径信息都不包含有单个冒号":"分隔符时就启动这种工作模式。如:rsync -a /data /backup 2)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(如rsh、ssh)来实现将本地机器的内容拷贝到远程机器。当DST路径地址包含单个冒号":"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如:rsync -avz *.c foo:src 3)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(如rsh、ssh)来实现将远程机器的内容拷贝到本地机器。当SRC地址路径包含单个冒号":"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如:rsync -avz foo:src/bar /data 4)从远程rsync服务器中拷贝文件到本地机。当SRC路径信息包含"::"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如:rsync -av root@172.16.78.192::www /databack 5)从本地机器拷贝文件到远程rsync服务器中。当DST路径信息包含"::"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如:rsync -av /databack root@172.16.78.192::www 6)列远程机的文件列表。这类似于rsync传输,不过只要在命令中省略掉本地机信息即可。如:rsync -v rsync://172.16.78.192/www rsync参数的具体解释如下: -v, --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|
開發 | WebKit.org |
---|---|
作業系統 | 跨平台 |
語言 | C/C++ |
類型 | 软件框架 |
許可協議 | LGPL/BSD许可证 |
網站 | http://webkit.org/ |
WebKit是Mac OS X v10.3及以上版本所包含的软件框架(对v10.2.7及以上版本也可通过软件更新获取)。同时,WebKit也是Mac OS X的Safari网页浏览器的基础。WebKit是一个开源项目,主要由KDE的KHTML修改而來並且包含了一些来自苹果公司的一些组件。
传统上,WebKit包含一个网页引擎WebCore和一个脚本引擎JavaScriptCore,它们分别对应的是KDE的KHTML和KJS。不过,随着JavaScript引擎的独立性越来越强,现在WebKit和WebCore已经基本上混用不分(例如Google Chrome采用V8引擎,却仍然宣称自己是WebKit内核)。
目录[隐藏] |
苹果公司在设计WebKit之时加入了太多Mac OS X平台的独有事物,这给向其它系统的移植造成了很大障碍。不过,由于WebKit出色的开源特性,这些障碍正在被不断克服。
2005年,诺基亚公司的S60团队成为手机端WebKit的先驱,他们将WebKit框架移植到了Symbian S60平台,作为S60第三版的浏览器内核。
2007年6月29日,iPhone上市,WebKit通过Safari浏览器进入iPhone OS平台,而且立即成为iPhone OS平台唯一的排版引擎。
2008年3月18日,Safari 3.1 for Windows转正,解决了Windows平台下WebKit一直存在的部分兼容性问题。同年9月3日推出的Google Chrome使得这一平台进一步成熟。而在Windows Mobile战线,领先推出稳定版的是拓驰公司的Iris Browser。
Windows[2]是除Mac OS X[3]外另一个得到WebKit.org官方支持的版本。
2008年10月22日投入市场的Android,其内置浏览器Google Chrome Lite是第一款Linux平台的稳定版WebKit浏览器,也是迄2009年3月为止整个Linux体系中与系统配合最完善的WebKit浏览器之一。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是Palm公司第二代操作系统webOS的内置浏览器,也是建基于Linux的WebKit浏览器。而在桌面Linux战线,尽管Midori孤身奋战多年,Google Chrome声称要推出Linux版颇有时日,GNOME的Epiphany、KDE的Konqueror,乃至Flock都宣言要转向WebKit内核,但迄2009年3月为止,还没有稳定版的完整WebKit浏览器见于桌面Linux。
尽管WebKit的原型K内核是由Qt写成,但Linux下目前最受瞩目的WebKit项目却是Gnome领导的WebKit/Gtk+[4]。随着奇趣科技于2008年6月被Nokia收购,Qt方面[5]也加快了WebKit的“回归”进程。
/ 2010-06-02(20天前)所用的引擎版本是530.6。
/ 2010-06-20(2天前)所用的引擎版本是530.9[7]。
|